下姜村位于浙江杭州千岛湖畔,青山绿水环抱,小桥流水人家,两岸粉墙黛瓦,乡村旅游兴盛,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基地和规模集约的特色种植,书写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新样本。
很难想象,十几年前,这里还曾是个青山坑坑洼洼瘌痢头、村里猪粪污水满地流的“脏乱差”穷山村。十几年间,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关心下,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,在下姜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,下姜村以能源变革为驱动,以产业升级为抓手,积极发展现代乡村旅游、智慧生态农业,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的新路子。
在这样美丽的蝶变中,记者走进下姜村,来到这个梦开始的地方,探寻乡村振兴的“密码”。
能源变革驱动乡村巨变
11月14日,老支书姜银祥带着记者来到了姜祖海家———2004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姜村调研,在他的帮助下,2004年,姜祖海在村里带头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。
这个与共和国同岁的老人,与记者聊天时,用“土墙房、半年粮、烧木炭,有女莫嫁下姜郎”的民谣概括了当年下姜村的穷困。20世纪80年代初,急于摆脱贫困的村民,纷纷扛着斧头上山砍树。40多座木炭窑同时开烧,整个村庄烟雾缭绕。短短几年间,6000多亩林子不见了,群山成了瘌痢头。
2004年之前的下姜村,街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,家家住着土坯房,院坝里养着猪,猪粪污水横流。在习近平同志的帮扶下,下姜村110户人家中有条件的70户人家都修建起了沼气池。有了沼气,厕所、猪圈、鸡舍里的脏水都流进了密封的沼气池,源源不断地产生沼气。沼气替代木炭,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用能。下姜村经历了第一次能源变革。
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,猪圈、养猪场因为脏乱,对环境污染大而相继关停,沼气失去了基础材料。2011年后,下姜村村民的生活用能再次转变:电能逐渐成为居民主要用能方式。下姜村经历了第二次能源变革。
“下姜村村民喜欢烤火,以前烧木炭,导致山上树木都被砍光了,现在村里有6台变压器,村民都用电烤炉取暖了,干净还便宜。”姜银祥说。
淳安县供电公司大市供电所所长赵海介绍,过去5年间,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用能方式的转变,供电公司积极开展增容扩供,实施输电线路“上改下”。如今的下姜村,变电容量从400千伏安快速增长至3600千伏安,村里去年用电量超过80万千瓦时,村里看不到一根电线杆,居民照明取暖、全电民宿、电动汽车出行……电能已经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当地还充分利用光伏发电,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效率。在下姜人家的餐厅屋顶,瓦片式的光伏板与房屋建筑风格、周边风景完美融合。
用能方式转变了,曾经熟悉的绿水青山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里。走进下姜村口,一座连心桥架起了沿凤林港而居的两岸村民,桥下绿水清澈,一尾尾河鱼清晰可见,堤岸上,三五名钓客正在放线垂钓,远处蓝天下的茶山氤氲着云雾……这样绿色、闲适的生活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,让下姜村人真正认识到了绿水青山是宝贵的财富。村里借此发展起生态旅游产业,传统的养殖、种茶逐渐被生态旅游、现代智慧农业替代,一条以能源变革为驱动、以产业升级为抓手的村美民富的新路子出现在村民面前。
电力先行助力村美民富
山青水美的下姜村,每天吸引上千游客前来观光旅游,聪明勤劳的村民,敏锐地发现了致富的新路子——民宿产业。
随着下姜村名声远播、游客如织,村里的民宿越开越多。目前,全村已经开起了42家民宿。姜祖海也开起了一家“望溪民宿”,经营6个房间,可同时入住11名游客,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。
除了住宿和餐饮,大山里的农产品也很受欢迎,但是苦于没有路子,产品卖不出。杭州供电公司在村里设置了“梦起下姜·电力驿站”,帮助当地地瓜干、笋干等农产品登上国网电商扶贫平台“慧农帮”,让村民的干货远销国内外。“我这辈子种过茶、砍过竹、养过蚕,以前勉强糊口,如今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路打开后,日子越来越红火。”姜祖海兴奋地说。
民宿产业的发展,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。杭州供电公司在民宿业开展绿色低碳入住计划,以引导绿色用能。11月13日,从上海来到下姜村旅游的蒋先生入住麦浪梦起下姜民宿。在登记入住处,他扫码打开了一个“绿色低碳入住计划”手机页面,输入房号后,加入入住能耗排行榜。“为了在榜单上跑在前面,昨晚临睡前我关掉了所有电器,看看,第1名吧。”第二天退房时,蒋先生欣喜地晒出了排名。
目前,这个有21间客房的民宿通过智能化改造,全部装上能精确采集能耗数据的终端,接入了“绿色低碳入住计划”,成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在下姜村的缩影。
民宿业之外,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是下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条路子。
走进杭州千岛湖下姜妙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120亩的葡萄园刚刚获得丰收。借着冬日地闲时节,工人们翻耕土地、架设大棚——这里还要规划建设一块40亩地的智慧花卉园。负责管理的姜承堂告诉记者,葡萄园经过全电气化改造,大棚卷帘、排风、采暖、浇灌都是电动的。改过以后,不仅更加清洁绿色了,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5%~50%,肥料利用率提高25%~40%,每亩增加收益近万元。
产业的升级换代,让走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。这两年,下姜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中,有三分之一都回到村里。“光靠老人是不行的,只有年轻人都回来了,下姜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才是真正可持续、拥有不竭动力的振兴之路。”姜银祥说。
如今的下姜村,梦想照进现实。未来下姜村村美民富的故事会一直讲下去。
返回列表